借款小知識

25 Jan, 2019

律師回答:

一般所稱借款,法律上稱為消費借貸。按民法第474條第1項:「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移轉金錢或代替物所有權之一方,稱為貸與人,他人則為借用人,消費借貸雖係借貸契約,但貸與人移轉之金錢或代替物經借用人消費後,其所有權或移轉或消滅,故法條規定借用人於消費借貸關係消滅後,須返還同數量、同種類品質之物予貸與人,其給付義務始為完結。按民法第477條:「利息或其他報償,應於契約所定期限支付之,未定期限者,應於借貸關係終止時支付之。但其借貸期限逾一年者,應於每年終支付之。」第478條:「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故知借款人應負擔之債務,除償還本金外,尚包括利息及當事人間約定之其他報償。

 

按借用人於清償期屆至時,即負有清償義務,如借用人逾期未償,貸與人催告無效後,應循法律途徑請求,最簡便之方式係請求法院依督促程序對借用人發支付命令(民事訴訟法第508條以下),命借用人於收到命令後廿日內向貸與人清償完畢,否則應向法院聲明異議,如借用人未清償亦未異議,則廿日經過,法院會發給貸與人支付命令確定證明書,該確定之支付命令即具有確定判決之效力,貸與人得以之為執行名義(強制執行法第4條),聲請法院查封拍賣借用人之財產求償;惟若債務人於二十日內提出異議,支付命令即失效力,此際支付命令之聲請轉為起訴,只得依民事訴訟程序尋求救濟。

 

至於,借款人未依約付款時 貸與人如何以信函主張權利?按債務定有清償期者,借用人於清償期屆至時,即負有清償義務,如借用人逾期未償,貸與人可先催告借用人返還;若未約定清償期限者,貸與人應定一個月以上期限,催告借用人返還(民法第478條),而催告固無方法限制,惟為舉證方便,通常以郵局存證信函或律師函為之。所謂存證信函,係以定式信紙書寫內容後,一份當事人自存,一份郵局保存,一份寄出,將來發生爭議,即可向郵局調取以為證據;所謂律師函則為委任律師撰寫更為正式之催告函。

 

故貸與人於催告借用人清償債務未果,應先對借用人或保證人取得確定之執行名義(如確定之支付命令、民事判決)後,再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借用人或保證人之財產取償之。貸與人聲請強制執行借用人之財產後未能全部受償者,依強制執行法第第27條規定:「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債權人聲請執行,而陳明債務人現無財產可供執行者,執行法院得逕行發給憑證。」,如查無其他財產,執行法院會發給貸與人債權憑證,待發見借用人有財產時,再繼續強制執行。按借用人於清償期屆至時,負有清償義務,如借用人逾期未償,貸與人催告無效後,可向借用人住居所之管轄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借用人返還借款。貸與人提起訴訟時,需提出借貸關係之證據(如借據)及催告證明(如存證信函),如借用人抗辯收受借款時,貸與人並需提出人證、物證證明之。而貸與人起訴時,並可聲請供擔保准予假執行,如貸與人獲勝訴判決,即可供擔保後先行執行借用人財產取償之。

 

另關於借貸時效,按民法第125條:「請求權,因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依其規定。」、第一百二十六條:「利息、紅利、租金、贍養費、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查消費借貸契約並無短期時效之規定,故應依上揭規定,其返還借款請求權消滅時效期間為十五年。消費借貸契約之貸與人於契約成立時,尚不能立即請求返還,貸與人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自不能於消費借貸契約成立時立即進行起算。須俟貸與人向借用人表示終止契約,且定一個月以上之期限催告返還,而至催告期間屆滿後,始起算其時效之進行。苟貸與人於消費借貸契約成立後,始終未依民法第 478  條之規定催告借用人限期返還,則時效尚未進行,縱經過 15 年之期間,因時效尚未進行,借用人仍不得以時效已消滅而抗辯拒絕返還(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944號民事判決)。惟關於利息部份之請求權時效為五年,故以期計算之利息,其每期利息自可請求之時起算,超過五年未請求時,借用人得拒絕給付(民法第144條)

 


瀏覽次數:37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