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與本票之請求權時效為何?
問題摘要:
支票時效期間,自發票日起一年。如經起訴、請求、承認等,時效會中斷並重新起算。本票時效期間,自到期日起三年(未載到期日則自發票日起算)。與支票相同,起訴、請求、承認等行為可中斷時效。提起訴訟可中斷時效,若訴訟未完成,時效從訴訟行為後六個月內不中斷。對於票據請求,進行請求可中斷時效,但需注意若請求後六個月內未起訴,時效仍視為不中斷。債務人承認債務,時效自承認日起中斷。聲請支付命令可中斷時效,支付命令確定後,時效延長五年。確定判決或支付命令:當法院裁定或支付命令確定後,時效延長為五年。這適用於支票與本票。如未在法定期間內送達,則失效。若支付命令失效,時效將視為不中斷。本票依票據法可聲請強制執行,但其裁定並不具確定判決效力,故本票的三年時效未延長至五年。若票據時效即將屆滿,應立即向法院起訴或聲請支付命令,避免因時效屆滿而喪失權利。如已取得判決或支付命令,應在五年內根據該裁定聲請強制執行。若執行時發現債務人無財產,仍需定期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以維持時效效力。若經法院核發債權憑證,該憑證不影響已消滅的時效,應持續跟進強制執行程序。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在現今的工商社會中,以支票及本票給付各類款項為交易之普遍情形,支票本票金額若如數兌現,則債務清償,然一旦跳票不獲付款時,執票人即得依法請求票據上之權利,依票據法第22條規定,票據之權利,對本票之發票人,自到期日起算,見票即付之本票(即未載到期之本票),自發票日起算三年不行使,因時效而消滅;而對於支票之發票人自發票日起算,一年不行使,因時效而消滅。此即本票之請求權時效三年、支票之請求權時效一年之依據,其所代表之意義係本票之執票人自到期日起算(未載到期日依發票日起算)三年內若未對發票人行使權利、而支票執票人自發票日起算一年內若未對發票人行使權利,則該票據權利因時效完成而消滅,依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時效完成後,對於債權人之請求,債務人即得行使時效抗辯而拒絕給付,此關於支票、本票請求權之時效規定,執票人不可不知,一旦因不知或疏忽未及時主張權利,則對其票據債權恐生影響。然執票人一旦依法主張票據權利時,則對其時效又有何影響?又應如何保障其權利?容說明如下:
支票或本票經法院判決確定或發支付命令確定者,其時效延長為五年
支票對發票人之請求權時效為一年、本票則為三年,而依法律之規定,只要在該期限內為一定程序時,該時效即中斷計算,並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起重行起算,依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消滅時效之中斷事由包括:「請求」、「承認」及「起訴」。惟「請求」固可中斷時效,但應注意如於請求後六個月不起訴,則時效將視為不中斷;而經發票人「承認」之債權,自承認之日起即中斷時效;另「起訴」亦具中斷時效之效力,而與起訴同樣具有中斷時效之效力者尚包括有依督促程序聲請支付命令、聲請調解及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等。
依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經確定判決或其他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之執行名義所確定之請求權,其原有消滅時效期間不滿五年者,因中斷而重行起算之時效期間為五年」,前述之支票及本票之消滅時效期間均不滿五年,故對於支票跳票或本票不獲付款而主張債權者,債權人如在時效之內向法院起訴時,即中斷時效計算,如經確定判決時,該支票及本票之時效依上開法律規定即自判決確定之日起延長為五年。而民事訴訟法督促程序之支付命令可縮短長之訴訟程序較能快速取得裁判力及執行力,如前所述,聲請支付命令與起訴同樣具有中斷時效之效力,故執票人對支票或本票債權亦得依法向法院聲請發支付命令,若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未於法定期間之二十日內提出異議時,依民事訴訟法第五百二十一條之規定該支付命令即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即該支票或本票之時效即自支付命令確定之日起延長五年。至於如債務人於法定期間內合法提起異議,則以該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或聲請調解,亦同樣具有中斷時效之效力。惟應注意者,依民事訴訟法第五百十五條規定法院發支付命令如三個月內不能送達債務人者,其命令失其效力,而支付命令一旦失其效力時,該時效即視為不中斷,故如時效將屆,選擇對債務人聲請發支付命令時,恐有不能送達致時效不中斷之風險,故如時效將屆應直接向法院起訴為妥。
3.支票或本票之債權經法院判決確定或支付命令確定者,其時效自確定之日起重行起算五年。而在此五年內,債權人可以該確定判決或確定之支付命令向各地國稅局查調債務人之財產及所得資料,並以該確定判決或支付命令為執行名義聲請法院強制執行,而自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起該時效即中斷計算,如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所得之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則應由法院核發債權憑證,並自法院核發債權憑證之日起該中斷時效之事由即告終止,其時效即自核發債權憑證之日起重新計算五年。在五年期限內,如發現債務人有財產時即得再聲請強制執行,如債務人仍無財產時,債權人於期限屆滿前仍應再聲請強制執行,但可陳明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由法院直接發給債權憑證,而其時效則再自該債權憑證核發日起重新計算五年,依此類推。債權人切勿因債務人無財產而疏於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換發債權憑證,致該五年時效屆滿而消滅影響其債權。
收受支票或本票係為商業交易之常態,雖支票未兌現或本票不獲付款俱為執票者所不樂見,但卻係收受票據之執票者可能發生之風險,倘若不幸發生時,則執票者對於相關時效之規定實不可不知,尤其對於本票准予強制執行之裁定係為「請求」應於六個月內聲請強制執行,否則時效視為不中斷,及依本票經裁定後之時效仍為三年尚無民法第137條規定適用延長為五年時效等,執票者若因不知或疏忽,均有可能因未能及時主張權利,而致債權產生重大影響,執票者實不可不慎。
一旦票據未獲付款或跳票,應立即採取法律行動,避免因時效消滅而影響追索權。在行使權利或起訴前,應詳細檢查時效是否仍在有效期內,確保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總之,了解和遵循票據的請求權時效規定對於保障自身權益至關重要。無論是處理跳票還是未能兌現的本票,及時、有效的法律行動是維護債權的關鍵
-債務-票據-票據時效-支票-
瀏覽次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