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契約該注意什麼?
問題摘要:
借款契約的訂立需重視契約書面化、明確利息與違約金計算方式、擔保安排、加速條款、消滅時效及催告問題、還款方式、債務承認、公證與爭議解決方式,並妥善保存借貸證據,包括簽署契約、匯款紀錄、收據、催告通知等,以確保債權債務雙方權益明確,降低日後爭議風險,同時在必要時,可配合專業律師進行契約審查或公證,以強化法律效力,確保借貸關係穩健運作,避免因條款不清或證據不足而導致債權無法實現或債務糾紛延宕,並且注意各項利息、違約金及擔保品設定應符合民法及相關金融法規,避免因超過法定利率或不當擔保而產生無效或可撤銷之情形,尤其對於民間借貸,契約應清楚載明本金、利息、清償期限、還款方式、遲延利息及違約金計算方式、保證人責任及放棄先訴抗辯權、擔保品特定及資料附註、加速條款、債務承認、爭議解決及公證程序,並保留完整交付與返還證據,方能確保借貸關係符合法律規範,保障債權人之請求權並明確債務人義務,降低後續訴訟風險,促進交易安全與契約履行之可預見性,並在必要時配合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或法律行動,以合法方式解決債務爭議,確保債務清償及法律權益實現,並兼顧民法消費借貸規定、利息規範、擔保制度、消滅時效及催告原則,以全方位確保借貸契約之完整性與可執行性。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借款契約在法律上稱作消費借貸,依民法第474條規定,消費借貸係指當事人一方將金錢或其他可替代物之所有權移轉於他方,並約定他方以同種類、品質、數量之物返還的契約,換言之,借款契約的核心在於債權債務雙方就借與還的權利義務達成明確約定,確保交易安全與法律可執行性,因此在實務操作上,無論是貸方或借方,皆應謹慎設計契約內容並妥善保存相關證據。
首先,借方應盡可能留存可證明借貸關係之資料,包括書面契約、匯款紀錄、現金收據或轉帳明細等,以避免未來因口頭爭議而難以證明債務存在,若借款以現金交付,應於借款契約上明確記載「債權人已交付借款,債務人親收點訖」或類似文字,並由雙方簽名確認,以形成債務成立之有力證據,而貸方在債務清償時亦應注意保存返還證據,建議於借款契約上註明債務已全數清償,或另行簽立收據確認還款事實,避免後續因債務未履行或爭議而提起訴訟。
其次,借款契約應明確規範利息條款,載明利息之有無、利率及計算方式,例如約定利息以年利率百分之多少計算,採單利或複利方式,按月或按日計息,亦可規範逾期利息計算方式與違約金額度,通常在清償日屆滿時,若借用人未全數返還本金及利息,自清償日之翌日起,應依約定未清償金額按年息百分之多少按日單利計算違約金,或規定如借方怠於清償,按約定利率加倍計算遲延利息或違約金,藉此強化債權保護並促使借方履行還款義務。
第三,借款契約中應妥善處理擔保事項,包括保證人及擔保品兩種形式,對於保證人,契約應明確記載保證人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及聯絡方式,並由保證人簽名確認,明定當借方未履行本金、利息、違約金給付義務時,保證人願負連帶責任,且可明示放棄民法第745條之先訴抗辯權,以免保證人事後主張先訴抗辯而拖延債權實現;對於擔保品部分,無論為動產或不動產,均應在契約中明確特定,附上擔保品資料,如房屋或土地權狀影本,並載明擔保品之範圍與責任,確保債權受法律保障。
第四,借款契約宜設加速條款,即約定「一期未付,視為全數到期」,當借方未依約清償任一期利息或本金時,尚未到期之債務視為全數到期,債權人得提前請求返還,以保障債權及提高催收效率,加速條款在金融機構貸款及民間借貸中廣泛運用,實務上可有效避免分期違約拖延整體還款進度。
第五,契約應考量消滅時效與催告問題,民法第125條規定一般債權消滅時效為十五年,但依第128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對消費借貸而言,若未定返還期限,貸方需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催告期限屆滿後,消滅時效才開始進行,若貸方未催告或催告期限不足,消滅時效尚未起算,債務人不可單純以超過十五年為由拒絕清償,尤其利息、違約金等附隨債權,其消滅時效應個別計算。
第六,契約條款應明確載明借款用途、還款方式及期限,以利雙方了解權利義務並降低爭議風險,如約定還款方式為銀行轉帳或現金支付,應載明每期還款金額、還款日期及結清方式,若有提前還款需求,亦可規範提前清償利息計算方式及是否有手續費,確保雙方權益。
第七,借款契約可納入債務承認條款或附加條款,如債務人若承認借款存在,將來可用於法律訴訟證據,但需注意,債務承認不得違反消滅時效規定,否則債務人仍可主張時效抗辯,亦可於契約中明定債務承認的形式及時效起算點。
第八,對於涉及高額或長期借款,可考慮將契約公證或辦理簽證,確保契約之真實性與法律效力,公證後契約在法律程序中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可縮短訴訟時間並提高債權保障。
第九,契約應載明爭議解決方式,包括法院管轄或仲裁條款,若雙方將來發生爭議,可依契約約定快速解決,減少時間及金錢成本。第十,借款契約應考量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權問題,尤其涉及保證人或擔保品之資料,應妥善保存並避免非法外洩,以符合法律規範。
-債務-借貸-消費借貸-金錢借貸-
瀏覽次數:26